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近视眼

首页 > 眼科 > 近视眼 > 症状 > 正文

不同年龄组下的眼底改变与相应的年龄、近视度数、眼轴变化表现有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6日

(1)~10岁组平均近视度一5.71D,平均跟轴25。5ID1TI。但眼轴微小改变(1mm)时眼底呈现明显改变。一4.5D(一4.58±2.78)、25ram(25,10±0.71)时可无眼底表现,一8.3D(一8.33±1.26)、26mm(25.99±0.99)时即可呈现病理性改变,丽一5.5D(一5.50±1.12)、26mm(25。99±1.54)时眼底也可呈豹纹状改变。即表现为首先形成屈光度(一5.5~一8D),在轴性相对短的情况下呈现病理性改变。同时也提示发病早的近视,眼轴微小的改变即可引起眼底早期豹纹状或病理性改变;一l0岁组病理性改变的屈光呈现一8D,而眼轴在26mm内,提示跟球进一步随身体青春发育扩张之前,先天性近视的组织形态改变已达后天性高度近视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最低生物参数值,也支持了汪芳润的先天性病理近视的判定参数与后天性不同,即小儿近视在一4D、眼轴在24H咖时应与青春期的一6D、眼轴25mm等同。提示对l0岁组儿童的高度近视观察指标应前移至形成豹纹状改变之前,并制定预防策略。

(2)一20岁组,也即发育高峰期18岁前后,眼轴和近视屈光度随之急剧增长,平均近视度在高度近视一9.68D,平均眼轴27.5mm。但发展至一8D(一6.73±1.78)、26mm(24.84±1.40)时仍可以无眼底改变,一l5D(一14.42±6.37)、30mm(30.694±1.11)可呈现病理性改变,一10D(一9.68±4.03)、28mm(27.53±1.29)眼底仅呈现豹纹状改变,这2种情况提示l5岁后眼球组织较10岁前可耐受较大范围的变化。

(3)l0一l5岁是近视度数发展的关键阶段,可以形成不同眼底变化。一l5岁组眼轴的增长、近视度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与眼底演变呈较陡的线性关系,平均近视度一7.89D,平均眼轴27mm;但度数一6D(可到一8D,一5.25±3.46)、眼轴26mm(大到29mlTl,25.814-2.09)眼底可以无眼底改变,且波动范围较大;一15D(一15.13±3.01)、29mm(2910士1.87)可呈现病理性改变,发展至一8.75D(一8.75±4.09)、28mm(28.08±1.48)眼底仅呈现豹纹状改变。较一10岁组眼轴、屈光度有一个明显的跳跃,但与一20岁组呈平稳上升发展,度数一8.75D、眼轴28/n/n跟底仅呈现豹纹状改变,与一20岁组表现相同,亦即每年龄段眼底病理改变的出现稍晚于较低年龄组,年龄愈大则眼球可耐受更大屈光和眼轴扩张的变化。此时,15岁组豹纹状眼底改变的眼轴、屈光度的平均值已持续发展至28mm、一8D,特别是一l5岁组病理性改变的值与一20岁组的值2相似(眼轴30mm,一15D)。也提示10~l5岁之间存在近视眼轴和屈光实质性改变的拐点一跳跃期,这与身体发育的跳跃期相吻合。

(4)3组间,一l5岁组无眼底改变明显迟于一l0岁纽的改变,后2组中,无眼底改变时可耐受最大度数为一8D,而眼轴分别为29mm、26mm;豹纹状改变时,最低眼轴均为28mm,但度数分别为一9D、一lOD;病理性改变时,最低度数均为一15D,眼轴分别有进展29mm和30mm,呈现交叉性眼轴相对稳定、而度数增加的现象。

  • 崔延江

    崔延江

    主任医师擅长:
  • 李凌

    李凌

    主任医师擅长:
  • 惠瑜

    惠瑜

    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青光眼、斜视、弱视、视网膜脱离及
  • 张海军

    张海军

    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近视眼手术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