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近视眼

首页 > 眼科 > 近视眼 > 病例 > 正文

高度近视眼底在世界上有什么改变?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6日

近视是世界第三位低视力眼病.我国是世界第二近视眼大国,随近视发病率的逐年增加,高度近视比例也在逐年增高,人群总数加大,且家族聚集性显著。国人近视人群超过3亿,病理性近视超过1000万。近视的预防性医疗保健工作关系到我国国民的健康素质。我们前期对处在后天发育关键期的在校学生的屈光状况的调查发现,国人在校学生的近视是后天形成的,并随身体的生长发育而加速;学生近视化形成的自然病程是近视程度由轻到重、正视眼不断近视化而逐渐形成的:高度近视检出率由7岁时的0.9%发展到18岁时的12.5%。这与Lin对台湾2年的研究结果相同。

高度近视眼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其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4.1岁,平均失明年龄较其他眼病早近10年(52.1岁),而此时期正是对社会贡献的高峰期。临床上儿童及青少年高度近视,眼底很少见到病理性近视的典型改变.仅表现为豹纹状眼底和后极部苍白的变化。许多高度近视在40岁以后突然呈现出斑片状萎缩,以及其他病理性近视的典型改变:还有一些高度近视在进人中老年并不发展成病理性近视。现有对高中生高度近视的一些调查研究由于缺乏对于近视动态性(发育性、进行性、连续性、终身性)的关注,迄今对于人眼如何从正视逐步发展为低度、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又如何演变成病理性近视等过程的认知仍不全面。

临床对已形成的病理性退行性病变尚无有效逆转手段,如何保留中心视力、减缓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对维持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具有特别意义。已有许多临床观察提示,高度近视眼的视功能随年龄和近视度数的增加、以及其他因素如眼底、眼轴的变化而降低,但对高度近视的长期缓慢退行性病变这一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对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少有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临床病例的观察将对这些问题做相关分析。  

  • 崔延江

    崔延江

    主任医师擅长:
  • 李凌

    李凌

    主任医师擅长:
  • 惠瑜

    惠瑜

    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青光眼、斜视、弱视、视网膜脱离及
  • 张海军

    张海军

    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近视眼手术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