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常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开始时,主要症状为随眼球转动的眼前阴影,以及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直至眼前手动或仅有光感。由于在病变的过程中,晶状体吸收水分,导致晶状体纤维肿胀,因而注视灯光时有虹视现象。患眼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畏光和眩光。
1.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最为常见。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
(1)初发期(incipient stage):晶状体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空泡为圆形透明小泡,位于前、后皮质中央部或缝合附近。水裂的形态不一,从周边向中央逐渐扩大。板层分离多在皮质深层,呈羽毛状。楔形混浊在皮质性白内障中最为常见,位于前、后皮质中,尖端向着晶状体中心,基底位于赤道部,这些混浊在赤道部汇合,最后形成轮辐状混浊;或在晶状体某一象限融合成小片或大片混浊。散大瞳孔后应用检眼镜彻照法或裂隙灯下检查可在眼底红光反射中看到轮辐状混浊的阴影。当瞳孔区的晶状体未累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视力。此期的晶状体混浊发展缓慢,可经数年才会发展到下一期。
(2)膨胀期(intumescent stage):又称未熟期(immature stage),为晶状体混浊继续加重时,其渗透压改变,短期内有较多水分积聚于晶状体内,使其急剧肿胀,体积变大,将虹膜向前推移,前房变浅,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呈不均匀的灰白色混浊。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皮质内的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患眼视力明显减退,眼底难以看清。以斜照法检查晶状体时,投照侧虹膜须深层混浊皮质上形成新月形阴影,称为虹膜投影,这是本期白内障的特点。
(3)成熟期(mature stage):膨胀期之后,晶状体内水分和分解产物从囊膜内溢出,晶状体又恢复到原来体积,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直至全部混浊,虹膜投影消失。患眼的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眼底不能窥入。从初发期到成熟期可经10多个月至数10年不等。
(4)过熟期(hypermature stage):如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经数年后晶状体内水分继续丢失,晶状体体积缩小,囊膜皱缩和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点及胆固醇结晶,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棕黄色晶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上方前房进一步加深,称为Morgagnian白内障(图10-2)。当晶状体核下沉后,视力可以突然提高。过熟期白内障囊膜变性,通透性增加或出现细小的破裂。当液化的皮质渗漏到晶状体囊膜外时,可发生晶状体诱导的葡萄膜炎。长期存在于房水中的晶状体皮质可沉积于前房角;也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堵塞前房角而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称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当患眼受到剧烈震动后可使晶状体囊膜破裂,晶状体核脱入前房或玻璃体内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过熟期白内障的晶状体悬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容易发生晶状体脱位。
2.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
较皮质性白内障少见,发病年龄较早,进展缓慢。混浊开始于胎儿核或成人核,前者较多见,逐渐发展到成人核,直至其完全混浊。初期晶状体核呈黄色混浊,但很难与核硬化相鉴别。核硬化是生理现象,由于晶状体终身生长,晶状体核密度逐渐增加,颜色变深,透明度降低造成,但对视力无明显影响。散大瞳孔后用后彻照法检查,核性白内障在周边部环状红色反光中,中央有一盘状暗影。
眼底检查仅由周边部看清眼底。由于核屈光力增加,可发生近视。由于晶状体周边部的屈光力并没有明显改变,因此瞳孔散大前后的视力是不同的,远视力的减退较慢。由于晶状体的中央和周边部的屈光力不同,形成晶状体双焦距,可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核性白内障以后逐渐变为棕黄色或棕黑色,此时视力极度减退,眼底已不能看清。晶状体核的这种改变可以持续很久而不变。可以同时出现晶状体皮质混浊,但不易成熟。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