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发生的机制可能有以下3个:(1)角膜中央知觉下降。(2)眼表上皮的完整性破坏。(3)术后常规滴用糖皮质激素类眼液,泪膜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泪液分泌量下降,同时眼液中的防腐剂,又对角膜上皮细胞有毒性作用,加重眼表组织的损伤。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术后l周和1个月干眼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40%,超过Julie等人报道的28%,与Kerry.D.soloman等人报道的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在1/3~l/2之间相接近LASIK术后l周干眼症的发生率最高,1个月后开始下降,术后12个月大部分患者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仍有少部分病人还有眼干涩不适异物感症状,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LASIK术后眼症的发生率与术前屈光不正的程度呈正相关,屈光不正程度愈高,其干眼症的发生率越高,程度也愈重,术后恢复的时间也愈长。预后及防治术前:询问病史、眼部情况检查及泪液和泪膜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术前进行积极治疗。术中:手术操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手术的时间,术中制作角膜瓣时,尽量使蒂部位于鼻侧,术后干眼症的程度减轻,而且干眼的症状也容易解决。制作以鼻侧为基底的角膜瓣,以减轻术后干眼的症状。术后尽量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类眼液。研究表明,泪然和潇莱威滴眼液不含防腐剂,有效缓解LASIK术后干眼症状。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